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高校一并校,都爱改名字,“科技”两字是首选;学院显得不够档次,总要当“大学”……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董协良指出,一向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的大学目前存在四大怪现状。
西安石油大学人文学院艺术专业学生,拿着绘画工具经过教室走廊 本报记者 蔡京瑞 摄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兰荪昨日也表示,连续多年的高校扩招之后,受高等教育人的数量是上去了,但质量并没有提高,许多大学在扩招中失去个性和特色,造成“千校一面”。
■名字改了 品牌丢了
“高校并校带来了软资源的浪费。”董协良说,我们西安有很多著名的高校,但是经过并校,原有的名牌没有了,比如南郊一所大学,自身研究的领域在业内独树一帜,但是一并校,改了名字,原来积淀的品牌优势一下子就丧失了,让人觉得非常可惜。
还有另一所合并高校,本身是研究医学的,但是一并校,原来响当当的牌子被并入了另外一所大学,结果自己闯出来的牌子被另一所专科院校获取了。
■专业全了 特色没了
董协良表示,高校自身优势和特色也是一所学校无形资产价值的体现,它代表着一所高校的教学科研方向和优势。
董协良指出,目前很多高校开设了很多自身根本不擅长、不具备教学优势的学科,明明是理工科院校,偏偏设立艺术、音乐专业,盲目办专业,贪大求全,抛弃了自己原有的特色和目前在某方面具备的优势,必然导致教学质量的下滑。
■校区多了 负债重了
“高校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特别青睐大学城,地盘越来越大,楼越来越高,实际上很多学校因为扩建征地背负了沉重的债务。债务怎么还?就是从学生口袋里掏,降低分数线扩大招生,搞各种各样的培训班……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赶紧还上银行的贷款。”董协良说。
“校区扩展后,隐性的教育质量滑坡暂且不说,光学校的管理成本也在加大!”董协良举例说,很多高校因为扩建校区,几个校区经常南辕北辙,有时管理层要在一起碰头开个会,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学校大了 质量降了
“中专升大专,专科升本科,学院升大学,成为普遍的潮流。”董协良指出学校升格的结果是,消灭中等专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整个社会都来培养大学生。造成高级技工、中级技工严重短缺,同时也导致大学教育质量低下,大学生工作难找。
郑兰荪对此表示,高校扩招“后遗症”已暴露出来。“过去一个班20~30名学生,现在是40~50人,上课成了报告会,教学质量必然下降。”郑兰荪建议,各高校要显现自身传统和特色,扭转“过窄的专业素质、过重的功利导向、过弱的人文素质、过强的共性控制”。
■病象调查
外语大学办影视
石油大学搞声乐
日前,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对我国高校专业设置表示担忧:“目前,我国高校的专业设置普遍雷同,特色越来越弱化,不少专业脱离实际,甚至没有办学条件也要跟风开设一
些所谓的热门专业。”对此,记者走访了陕西的一些高校。
“高校里面的潜规则”
西安外国语大学是我国最早建立的四所外语院校之一,也是西北地区唯一的一所主要外语语种齐全的普通高校。记者发现,在这所全国著名的外语类大学中,开设着许多艺术类专业,甚至还办着一个影视学院。
昨日下午,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影影视传媒学院党政办公室李主任表示,更多问题需要采访该院秦院长,他作为办公室主任不好回答。李主任只是介绍,从2003年开始,西安外国语大学开办了西影影视传媒学院,也开设了动画、摄影、艺术设计等艺术类专业;目前已经有1200多名在校学生,都是全国统招过来的。李主任表示,各个大学其实都存在开设艺术类专业的现象,外省比陕西还厉害,有些理工学校甚至还开设新闻专业。李主任将其称为“高校里面的潜规则”。
该传媒学院两名大二播音专业的女生说:“我们学院的一半老师都是从外面临时聘请的,有电台的播音员,也有其他大学的老师。”记者问这个专业毕业是否好找工作,两名女生想了一会儿说:“肯定不好找,只能先拿到文凭再说。”
就业难比“专业”毕业生
近年来,艺术类考生生源增多,许多理工类大学也纷纷开设此类专业,甚至连西安石油大学都开设了声乐、器乐等音乐专业,还有广告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昨日下午,西安石油大学一位史老师介绍,石油大学美术专业分广告设计和环艺设计,每年招120人,今年有8000多名学生报考。
西安石油大学本是西北地区唯一一所以石油石化学科为特色的普通高等学校,为什么也要培养艺术类学生?记者来到石油大学党委办公室采访,办公室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只有学校宣传部才能接待记者。记者又来到学校宣传部,宣传部一位李部长说,领导正在开会,等开完会才能抽时间谈,并留下记者的名片,但是截至发稿前,他一直未和记者联系。
随后,记者采访了几个艺术类专业大一学生,据他们介绍,课时设置很紧张,作业布置也很多,老师好像都是从外面聘请的。至于就业情况,几个学生面露难色,告诉记者:“比起专业院校毕业生,我们竞争肯定没优势。”
■专家痛批
好大喜功无特色
多年积淀一场空
贪大求全,违背教学规律
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基础教学部主任陈答才:现在学校设置专业都贪大求全,过于泛滥,没有特色。一个学校的教育特色,都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积淀。真正文史哲等各种知识贯通的,这样的人有,但是非常少,大多数人都是在自己的领域内发展,学校也是一样,重要的是树立自己的特色,如果专业设置太过泛滥,实际上就是违背了教学规律,最终受害的是学生和家长。
一个学校,怎能什么都强
西安创造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茗德:比如原来的西安公路交通大学,这是亚洲唯一一所以公路研究为主的高等院校,在国内外拥有非常好的声誉,但并校后,很多人不知道公路交大并到长安大学,连很多本地人都不知道。近年来高校合并有好大喜功的色彩,浙江大学合并后,包围西湖;武汉大学合并后,包围东湖;吉林大学合并后,包围长春,长春外围都是吉林大学。大学要有重点学科,什么都搞的话,肯定搞不好。一个学校要讲它的特色,不可能什么都强。以后,合起来的学校可能还要分。
乱改校名,软资源都丢了
陕西省社科院副院长石英:高校总是对“大学”情有独钟,“学院”难道就不能叫?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不也是世界著名大学吗?法国有的著名大学就叫高等专科学校,这反映出我国高校好大喜功的心理。还有大学总爱冠以“科技”两字,像医学院、财经学院、地质学院、工学院等,都没有了,要么并到综合大学了,要么都被“科技”了。一个学校的名字有几十年甚至百年的历史,有很强的文化积淀,改名导致资源白白浪费,令人遗憾。比如,很多人还以为长安大学就是一个民办大学呢,这些都是学校软资源的浪费。
全叫“科技”,企业无从选择
陕西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王琴:从企业的用人角度来说,高校改名确实给用人单位也带来了选择上的难度。同在西安市,名字里面有“科技”的大学不下五所,比如原来的西安矿业学院改叫西安科技大学,西北轻工业学院改叫陕西科技大学等。全叫“科技”,就同质化了,用人单位也很难从中做出选择。校名越专业越有利于用人单位做选择,也越有利于学生找工作。另一方面,改名也不利于学生报考,比如都叫科技大学,外地人却并不熟悉,外地考生就有可能迷糊进去了。
■官方声音
扩招步子将放缓
教育部部长周济在两会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高校扩招之后和之前相比,教育质量是不太好,他表示,今年教育部将稳定招生规模,控制招生增长幅度,把主要精力用到提高质量上。
周济说,从1999年高校开始扩招,用了比较短的时间使高等教育精英化进入大众化,“那时是精英教育,百里挑一,相对100个人有一个人上大学。现在毛入学率是22%,也就是5个人中有一个上大学。现在很多人还用精英教育的质量标准要求大众化教育的质量标准,这本身就不合适”。
周济表示,这几年的扩招是一个历史性的跨越,8年时间,全日制大学生的招生数翻了五倍。“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问题。由于这五倍,我们的人力资源、人才资源发生了一个质变。”“当然,这当中碰到了很多困难和问题,大家对这个不满意,那个也不满意,我认为这是前进中的困难。”
周济表示,今后高校招生将更加重视体改教学质量,放缓扩招步子。“教育部将稳定招生规模,控制招生增长幅度,把主要精力用到提高质量上,真正把工作的重点放到提高质量上来。经过我们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我们的高等教育质量会更好。”
■高校求大
合并更名升本忙
■专业求全
你有我有全都有
本组稿件由本报特派北京记者 张小刚 本报记者 张蕙 王晓亮 采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