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首页 网址导航 英文资源 法律英语 网主其人 学人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中外学术>
h

跨学科时代的语言学研究(3)



广告语言和法律语言研究跟社会活动,尤其跟社会经济活动密切相关,是语言文字应用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发展,广告语言和法律语言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学者们的重视,在我国这两个领域的研究工作还处于开创阶段。《语言文字应用》创刊以来,对广告语言和法律语言研究有许多介绍和评论,有力地推动了这两个领域研究工作的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广告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广告主要由形和声两部分组成。形包括图形、色彩和文字;声主要指视、听广告中的口头广告语言。一则广告语言效果的好坏,除形、声外,还取决于广告语言所处的时间和空间。时间指广告语言出现的某个时段;空间指广告语言所处的外部环境。广告语言是立体的、综合性的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一般认为,广告语言设计策略应考虑下列因素:1.广告语言的对象是谁?2.广告语言的目的是什么?3.广告语言的内容包括哪些部分?4.广告语言以何种媒体(电视、广播、报刊、户外油漆广告、荧光灯、广告牌、汽电车上的流动广告等)传递我国的广告语言研究虽起步较晚,但近年取得了可喜成果。《语言文字应用》的创刊和语用所广告语言课题组的建立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广告语言研究的发展。《广告语言课题研究纲要》(刊《语言文字应用》1995年第1期)指出,“研究广告语言是语言文字应用研究为社会实际服务的重要方面”。广告语言传统的信息要求做到:1.具有吸引力;2.能在有意和无意之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3.诱使读者/听者对广告语言报道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4.在读者/听者的心目中留下良好的记忆。《1993部分广告用语分析报告》(刊《语言文字应用》1994年第3期)提出,广告语言要求:一是更多的给人温情,二是更多的给人坦诚,三是讲究分寸,四是更加新颖。

在法律语言研究领域,近些年来有不少学者和公安、司法部门的实际工作者在法律文书制作、诉讼口语、司法人员语言修养等司法活动特定阶段或某一法律活动中的语言运用进行研究,发表了不少著述。但就总体而言,我国的有关研究主要把“法律语言”作为一个语体范畴进行描述和分析的较多,而且,主要是一种静态的研究。关于法律语言的语义、语用及篇章等领域的研究较少。作为一门应用科学的相对独立的法律语言学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在该研究领域我国与发达国家比还有较大差距。美、英等国设有法律语言学博士学位,有法律语言学的专门机构、刊物和会议。这些国家的法律语言学工作者在诸如贿赂、敲榨、恐吓、伪证及保险索赔、合同纠纷、商标纠纷等案件处理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这类案件的处理过程中,法律语言学家通过对语言各个层面的分析,使法官、律师和陪审员清楚地看到那些平时“视而不见”的东西,使能更有效、更正确地判定各类案件。现代法律语言学已不单纯关注法律语言的语体描写和分析,它更注重各类法律程序中动态的话语、篇章分析和语音分析,研究的目的为了解决法律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近些年来,我国的语言学有很大发展。人们已经认识到语言学单学科的研究很难取得重大进展。跨学科研究是当代科学发展的总趋势,也是语言学发展的总趋势。当代语言学与认知科学、神经科学、生物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数学及社会学、法学、历史学、考古学等学科密切相关。在这些跨学科的语言学研究领域我国的研究水平与发达国家比,还有较大差距。禹永平指出:“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是跨学科的。我们的研究者也应该跨学科。现在不少跨学科的语言学发展不如人意,问题大多因为跨学科的研究者太少。”[⑨]于根元在《语言应用研究的队伍建设》(刊《语言文字应用》1996年第1期)一文中强调:“跨学科研究的发展,依靠高层次的跨学科人才。我们过去比较多的注意一些人员的外语补课,今后更要创造条件为一些人员在跨学科方面补课”。胡明扬坦诚指出,“改革开放以后十多年来,中国语言学依然迟迟难以和国际语言学接轨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国的语言学家几乎全部是文科出身的,缺乏必要的数理基础,要掌握西方当代的语言学理论和方法有很多困难”。[⑩]然而,近年来情况已有所改善,尤其一些语言学研究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已充分看到这一点。许嘉璐在总结首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时指出该次研讨会的“许多论文体现了多学科和跨学科的特点,反映了学者们研究视野的扩大和知识结构的改变。这是语言文字应用的一个良好趋势”。[①①]陈章太在中国应用语言学会筹委会工作报告中指出,目前应用语言学中若干课题已经提到日程上来了。如国家语言政策和计划,港、澳、台三地区语言文字问题的研究,中文信息处理问题的研究,自然语言理解的研究,残疾儿童语言康复的研究等,而这些课题又决非语言学或者别的任何一门学科所能独自承担得了的,必须进行跨学科的合作,才能取得实效。[①②]

树立跨学科研究的观点,培养通晓数门学科的人才,打破专业越分越细且互不沟通的局面,加强海内外学术交流,使研究工作面向未来,面向社会,面向实际,这也许是处于世纪之交的语言学工作者应予重视的几个迫切问题。

附注

① 陈平《描写与解释:论西方现代语言学研究的目的和方法》,《外语教学与研究》1985年第1期。
② 徐烈炯《Chomsky的心智主义语言观》,《国外语言学》1993年第1期。
③ 戴浩一《以认知为基础的汉语功能语法刍议》,《功能主义与汉语语法》,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
④ 袁毓林《语言的认知研究和计算分析》,《语言文字应用》1996年第1期;《一价名词的认知研究》,《中国语文》1994年第4期;《词类范畴的家族相似性》,《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第1期。
⑤ 于根元《探讨语文教学理论的重要成果——读〈语用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语言文字应用》1994年第4期。
⑥ 黄月圆等《汉语中的似矛盾句》,《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年第3期。
⑦ 张旺熹《语言学习理论研究座谈会纪要》,《语言文字应用》1992年第4期。
⑧ 董振东《面向信息处理的汉语分析的类型和深度》,《语言文字应用》1992年第2期。
⑨ 禹永平《语言文字应用的广阔天地》,《语言文字应用》1994年第1期。
⑩ 胡明扬《学习和研究》,《语言文字应用》1996年第1期。
①①《首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研究学术研讨会纪要》,《语言文字应用》1996年第2期。
①②《中国应用语言学会在京正式成立》,《语言文字应用》1996年第2期。

(文章来源:《语言文字应用》1996年第4期,中华文史网整理。)
http://www.historychina.net/qinghistory/history/Index.aspx?id=163&articleid=3722

 

刘蔚铭法律语言学研究

2002-05-06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