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首页 网址导航 英文资源 法律英语 网主其人 学人论坛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科研成果 >>学术著作
h

中外科研成果:学术著作


书  名

边缘法学论丛:法律语言学新说

作  者

李振宇

出版社

中国检察出版社

时 间

2006年6月第1版

定 价

¥25

书号

ISBN号:7801855833

页 数

317页/284千字/1/32开

编者的话

.

(一)

法学是社会之学,仅靠法律不仅不能解决法律本身的问题,更难以完全解决社会生活中的法律问题。关于边缘法学研究的重要性,外国学者早已注意到,而我国学者在很长时间里认识不足,直到近些年才有学者认识到它的重要价值。美国大法学家魏格模1928年在总结法学研究的经验时,就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发过这样的感慨:“现在谁也不能专门研究法律的一种科目,而不顾那和法律有关系的其他科目了。”法律是社会和时代的产物,要使法律适应社会实践的要求,就不能孤立地从法律上研究法律。就法律研究法律,这是狭义的研究方法。要从广义的角度来研究法律,就不能不注重边缘法学。从实用、实际的方面来研究法律,就必须运用边缘法学的理论和知识。中山大学周林彬教授说过,“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作为经验积累的法律,不再仅仅是法律的单一体,而是法律、政治、经济、文化、习惯等规范的混合体。因此,不是单纯地就法说法,而是进一步从法律以外的方面学习和研究法律,这是现代法律人的基本素质之一。”边缘法学研究对于法学理论和法律实践的重要程度可见一斑。

(二)

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的爆炸必然引起知识创新和理论创新。知识创新以跨学科研究为突破口,在跨学科研究中发展了边缘科学,成就了新兴学科,有力地支持了理论创新。边缘法学是知识创新和理论创新的实验场。它将法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促进了边缘法学各学科的迅速成长,拓展了法律应用的疆域,扩大了法学研究的视野,增添了司法实践的方法,成为法律科学的新亮点。边缘法学作为法制建设的重要科学,必将推动依法治国实践在高层次上取得突破。边缘法学由法律和相关学科相结合而产生。它是一个新兴的法学门类,目前在我国还处于初始阶段。本论丛的出版,只是希望能对这一学科门类的发展和繁荣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更多专家学者对这一新兴学科门类的重视和关注。通过同仁们的共同努力,使法律实践在更高层次上取得最佳效果。提高法律活动的效率,提高政法院校的教学效果,开阔法学研究者以及立法和司法工作者的视野,提高中国法制建设的文明程度,这是边缘法学研究的目的所在。

(三)

本论丛着重讨论法律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研究它们的理论形成和在法律实践中的应用前景,集探索性与学科建构于一体,是开拓法律科学范围的一种新尝试,有助于提高法律在国家管理和社会生活中的应用能力。本论丛是以法学和其他学科相交叉为基础进行研究的,构成了边缘法学学科的主体,形成了新兴法律学科的门类。在当今法律科学的研究中,新兴、交叉往往意味着学科建设新的增长点。论丛自始至终贯穿创新、创立、创造这样一条主线,各书多为新知识、新见解,发他人之未发,想他人之未想,站在开创、拓展之潮头,敢于立马横刀,激扬文字、指点江山。它为人们提供了一条跳出法学研究法学、跳出法律应用法律之路,拓展了人们从多侧面认识法律的途径,有助于揭开法律与法学神秘的面纱。论丛的探索性和学科建设性决定了它的粗疏、简陋、不十分成熟,从理论体系到实际应用都可能是有限的,或者是不切实际的。但其开拓之锐气依然跃然纸上,绽放着耀眼的光芒,透射出引人注目的光辉。也许有一天,会被批得一钱不值,但其创造性思维以及反映出来的新问题、透露出来的新信息却是无法抹杀的,都值得人们去借鉴、去思索、去玩味。创造之难,难于上青天,这是人人共知的道理。科学的发展不能一蹴而就,也需要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这是不争的事实。新兴、交叉预示着成功,也演绎着失败,这是前进中的正常态势。作为一块铺路石,它将为此类研究提供有益的经验和教训,使人们在成功和失败的基础上有所选择、有所前进,描绘出更具色彩的画卷,设计出更加光辉灿烂的图画。论丛对于法律科学的发展,对于法律学科的建设,其意义是不可小觑的。探索的道路是充满艰辛的,但也充满着喜悦。那就是这沉重的脚步每向前一步,都是对社会的一份贡献,也是一种责任感的满足。社会的前进都是每一分子努力进取的结果,我的努力等待着他人的评说。但愿本论丛能够起到反面教材的作用!编者寄希望于读者,也寄希望于评论家们。

(四)

本论丛的编撰不仅仅是一般的普及性读物,它以研究为特色,可以概括为四个最显著的特征。其一,探索性。论丛中每一部著作都具有这个特点。以探索新知新见为著述基本。这也是本论丛最大的特色。因而,论丛所阐述的问题均无定论,多是前人所未发之论或对新知新见有所发展之论。其二,学科性。论丛每部书都带有学科创见性质。可能是现实的创新,也可能是其他学术资源的整合,都以推陈出新为目标。但不是猎奇,而是基于对时代和现实的深入 考察和深刻认识,以更好地服务法律活动、推进法学健康发展为目的。其三,应用性。任何理论如果只是束之高阁,仅仅作为一种故弄玄虚的理论游戏,不与法律实践和法学发展相结合,其存在价值就值得怀疑,就不能被社会所认可。本论丛极力避免这种问题的产生,为法律应用提供比较有实际意义的应用途径。其四,浅陋性。正由于本论丛所具有的探索性和学科性,其学科的建构和内容的论述都是不成熟的,有的可能是十分幼稚可笑的。这主要是作者对新事物、新问题认识不深不透的缘故,当然还与事物本身的复杂性有关。这也决定了论丛的理论和观点都需要再斟酌、再讨论。

这套论丛还带有粗放性的特点,这是由于问题研究和认识经历的局限所致。鉴于作者能力和水平所限制,理论描述和方法探索多是粗线条的,还难以对所有理论和诸多问题作集约化的精密论述。只待后来者作充分的指正和修改完善。另外,这套论丛是从中国的具体情况出发而开展研究的,扎根于中国的土壤,较好地把握了中国的国情。这也是论丛中的著作多以中国开头的原因。(李振宇)

.

目 录

.

编者的话…………………………………………………………(1)

基本论

第一章 法律语言学理念……………………………………(3)
一、法律语言认识……………………………………………(3)
二、法律语言学观……………………………………………(8)
三、不同理解辨正……………………………………………(23)

第二章法律语言学环境………………………………………(31)
一、法律社会环境……………………………………………(32)
二、法律应用环境……………………………………………(41)
三、法律情景环境……………………………………………(47)
第三章法律语言学方法………………………………………(54)
一、研究方法论………………………………………………(54)
二、宏观研究法………………………………………………(59)
三、微观研究法………………………………………………(63)
四、方法说略…………………………………………………(67)

应用论

上篇

第四章法律文本语言…………………………………………(73)
一、泛论………………………………………………………(73)
二、法律语词…………………………………………………(80)
三、法律语句…………………………………………………(87)
四、法律语篇…………………………………………………(93)
五、法律语用…………………………………………………(98)

第五章法律文书语言…………………………………………(108)
一、泛论………………………………………………………(108)
二、笔录语言…………………………………………………(110)
三、诉书语言…………………………………………………(114)
四、合同语言…………………………………………………(119)

第六章法律交际语言…………………………………………(123)
一、泛论………………………………………………………(123)
二、法律查问…………………………………………………(125)
三、法律论辩…………………………………………………(133)
四、法律咨询…………………………………………………(142)

下篇

第七章法律识别语言…………………………………………(147)
一、泛论………………………………………………………(147)
二、方言判断…………………………………………………(153)
三、文字鉴定…………………………………………………(156)
四、话语分析…………………………………………………(160)
五、文本鉴别…………………………………………………(167)

第八章法律解释语言…………………………………………(174)
一、泛论………………………………………………………(174)
二、法律文本解释……………………………………………(178)
三、法律实施解释……………………………………………(184)
四、法律理性解释……………………………………………(189)

第九章法律翻译语言…………………………………………(193)
一、泛论………………………………………………………(193)
二、法律口译…………………………………………………(201)
三、法律笔译…………………………………………………(205)
四、法律对译…………………………………………………(212)

纵横论

第十章法律语言学比较………………………………………(219)
一、国内法律语言学…………………………………………(219)
二、国外法律语言学…………………………………………(222)
三、中外法律语言学区别……………………………………(225)
四、国外法律语言学在中国…………………………………(231)

第十一章法律语言学史论……………………………………(236)
一、法律语言学准备…………………………………………(236)
二、法律语言学建立…………………………………………(242)
三、法律语言学丰富…………………………………………(248)
四、法律语言学回顾…………………………………………(256)

第十二章法律语言学述评……………………………………(262)
一、法律语言学论文…………………………………………(262)
二、法律语言学著作…………………………………………(271)

第十三章法律语言学建设……………………………………(281)
一、学科建设…………………………………………………(281)
二、队伍建设…………………………………………………(287)
三、组织建设…………………………………………………(290)

第十四章法律语言学思考……………………………………(294)
一、研究现状…………………………………………………(294)
二、基本性质…………………………………………………(298)
三、学科归属…………………………………………………(303)
四、发展趋势…………………………………………………(307)
五、结语………………………………………………………(314)

参考文献………………………………………………………(316)
后记……………………………………………………………(317)

 

刘蔚铭法律语言学研究

2002-05-06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