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首页 网址导航 英文资源 法律英语 网主其人 学人论坛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学术动态 >>专题报道 >> 
h

2008澳门“首届两岸四地语言学论坛”专题报道


.

程祥徽:建立互信求同存異

學者論解決兩岸語言文字差異

程祥徽發言

澳門語言學會會長程祥徽在大會發言中指出,隨着兩岸四地交往頻繁,語言文字的差異日漸突出,討論解決四地語言、文字問題時,應以“建立互信”為大前提,始能達至“求同存異,擱置爭議,共創雙贏”的目標。他強調,兩岸和平發展,語文學家責無旁貸。

詞語對比相互吸收

大會發言環節由教育部語用所研究員蘇金智、暨大文學院院長郭熙主持。程祥徽在題為“為我們共同使用的語言作規劃”的發言中說,普通話、粵語和台灣“國語”之間的問題不難解決。雖然港澳口語以粵語、文字以繁體為正宗,但兩地在回歸後,隨着與內地交往漸漸頻繁,普通話的使用率增加,也慢慢承認簡化字的地位。普通話和台灣“國語”將在不斷互動中互補,逐漸形成一種以大陸普通話和台灣“國語”為基礎的超地區、超國界(包括新加坡華語、世界唐人社區語言)的“大漢語”。

面對繁、簡體字之爭,程祥徽認為兩者都是中國人的精神財富,不存在對立關係,應予保存。同樣,注音符號與拼音字母都應並存。在解決四地語言問題上,要以互信為先,通過詞語對比,相互吸收。

中國社科院語言研究所教授張振興建議,兩岸四地進行語言規劃時應尊重歷史、照顧現實,規範寬容、求同存異。特別指出港澳實行的兩文三語存在不對稱現象,雖然回歸後普通話使用率高,但港澳居民日常用語仍以粵語為主,連長期作為官方優勢語言的英語或葡語,對其影響亦有限。台灣推行的“國語”與方言閩南話之間,也出現不對稱情況。

莫與意識形態掛鈎

張振興認為,語言是用來交際的,各地方言與規範語言之間又相互滲透。因此進行語言規劃時,必須從語言使用的實際情況出發,有些地方不能過於規範,以免變成桎梏。他指兩岸四地語言、文字的差異,正好說明漢語的多樣性,莫把繁簡體的差異與意識形態掛鈎,最佳辦法是使用時適當調整。

此外,台灣政治大學教授何萬順會上指出,台灣應接受“台灣華語”為新本土語言,同時積極振興原住民語,並結合歷史從台灣多元族群語言的角度出發,闡述外省族群母語的演變過程,及方言與普通話之間如何相互影響。

北京語言大學語言研究所所長曹志耘介紹了全球和中國弱勢語言的現狀。他強調,語言是文化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加強重視語言的保存及語言的保護問題。

来源:澳門日報 2008年12月7日星期日第A03版

返回专题报道首页

 

刘蔚铭法律语言学研究

2002-05-06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