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统考学生阅读心理障碍分析

刘蔚铭 刘淑颖

(西北政法学院法律外语系 陕西西安 710063)

《语言与交际研究》中国大地出版社,2002年10月

【摘 要】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的阅读理解部分题量大、得分权重大、答题时间紧,学生由于自身阅读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不能够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该部分测试,结果不仅影响该部分的得分,而且影响其他测试部分的答题,有时甚至会导致全盘失利。本文将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造成学生阅读理解障碍的成因进行分析,试图寻求克服这些障碍的方法。

【关键词】大学英语;阅读理解;阅读能力;考试

国家教委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在上述五项语言技能中,对阅读的要求是最高的,阅读成为大学英语的主要培养目标。这一指导思想同样反映在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之中。目前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试卷阅读部分每题多达2分,占总分40%,得分权重最大,体现了这一指导思想。另外,根据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效度的研究结果,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在结构效度、内容效度、同期效度、预期效度、表面效度等方面是非常科学的。其中,内容效度的阅读理解部分测试效度在材料选择、易读度、阅读技能覆盖率等方面是非常可靠的,充分体现了《大纲》对阅读能力的要求。无论是《大纲》还是四、六级统考,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平时的阅读实践,其终极目标都是为了学生获取较强的阅读能力。然而,测试中的阅读理解不同于平时的英语阅读,也不同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平时的阅读和阅读教学旨在通过教学与实践培养、提高与获取阅读能力,而测试中的阅读理解旨在检测学生的既有阅读能力。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阅读部分题量大,分数比例高,对学生的总得分影响很大。学生成绩不好或不及格关键就在于阅读能力普遍低下。根据教学观察、学生交谈以及问卷调查,下文将分析造成学生阅读能力普遍低下最直接的主要原因。

1. 词汇量小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词汇量又是正确理解英语的前提条件和基础。显然,无足够的词汇量,就不能完整正确地理解文章。《大纲》对两个级别的词汇量有较高的要求。它规定四级要掌握4,200个单词,六级要掌握5,500个单词,此外两个级别还要求掌握约1,800条短语。因此可见,没有掌握《大纲》所规定的词汇,阅读就会有困难。面对《大纲》对词汇的要求,学生普遍没有重视平时的词汇积累,而是搞突击或放弃其他常规方法仅孤立地死记硬背单词。在平时有词汇积累及进行好常规学习的基础上,突击式记忆有时也不失为一种方法,但一定要认识到,记忆单词应该正确地掌握词义及其搭配关系,记忆过的单词要不断地在阅读实践中进行巩固,在实践中获取词汇能力,有词汇能力做保证的词汇量或记忆单词才是最根本的,否则就会记了不会用,前面记后面忘。由于词汇学习方法欠妥当,许多学生在考试中发现,突击了一大堆单词仍发觉生词很多,对好多词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学过的词也成了生词,于是不得不望文生义,造成误解,结果影响了阅读理解。词汇量是制约阅读理解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提高阅读能力必须依照正确的方法扩大词汇量。

2. 语感差 要提高阅读能力,最终得依靠泛读。泛读的好处很多,比如它可以巩固所学的词汇和语法知识,扩大词汇量和知识面。除此之外,大量的泛读可以增强语感。语感在阅读理解中非常重要。具有良好的语感就会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就会读得快,读得快就会读得多,读得多又会反过来再次增强语感。这样周而复始地良性循环就会很快提高阅读能力。有了不错的阅读能力,就会自如地应对统考中的阅读理解。如果阅读量小,就会语感差,语感差就会影响本应该理解的英语阅读文章。有的句子里一个生词也没有,可就是迟迟弄不懂句子的意思往往就是这个原因。广泛的阅读与语言实践是增强语感的唯一方法。

3. 阅读技巧欠缺 有学生常常提出,看是看懂了,就是记不住,看了后面忘了前面,结果影响答题。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阅读时没有对文章从语篇的角度来把握。中国大学生在中小学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到了大学阶段,有好多学生还是中、小学生的阅读习惯,捧着文章就读,不问作者,不看标题,不善于抓主题句,不作悟意阅读。在平时的阅读中,一遇到生词就停下来查词典,效率很低。到头来满纸汉语注释,可是对文章内容还是不甚了了。在大学英语学习阶段的教法方面也存在误区。教师往往习惯于把课文及其他阅读材料看作是向学生提供词汇和语法结构知识的媒介,将重点放在辨认词义,讲解惯用法、分析语法结构,意释长难句等几个方面,从而使学生养成了根深蒂固的“精读”习惯。结果学生进行阅读时,很容易过分纠缠语言和内容的细节,偏重语法分析,对文章的理解也只停留在句子水平上,孤立的句子好像是理解的,但整篇文章讲的是什么却不甚了解。其实,学生是在读“词”,读“句”,没有考虑文章的整体性及应从中获取那些信息,如此以来,就导致了局部与整体失衡。解决这个问题的角度应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入手。在阅读教学方面,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语篇阅读技能的训练,把句子水平的阅读理解提高到语篇水平的阅读理解,以避免在阅读中见树不见林现象及从宏观上真正整体理解与把握文章的意思。这里指的语篇水平上的阅读理解包括在宏观上理解上下文的逻辑关系、语篇中的衔接与连贯、跟上作者思路的展开、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通过概括得出结论、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等。语篇教学法的运用会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学”的方面,学生是这一总过程的主角。较强的阅读能力的获得与良好的阅读习惯最终只能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努力,不能完全依赖于教师这一外部因素。首先,学生应自觉地发挥自己的学习主动性,加强课外英语阅读训练及纠正不良的阅读习惯,最大限度地主动利用课外时间多接触各种语言材料,以提高自己熟练阅读英语的技能和进行独立分析、推断的能力。其次,在考试中,学生应根据不同要求及不同题材的文章有意识地灵活运用略读、跳读、猜词义、找主题句等阅读技巧来进行阅读,以取得理想的结果,否则,就会抓不住文章要领,跟不上作者的思路。另外,考试时的阅读要仔细,避免粗心大意,要善于进行概括和综合,善于判断与推理,进而理解文意隐含的意义和深层的含义。如果阅读时经常是想当然,思维就不能与文章同步,达不到高层次的阅读理解。阅读不仅要理解字面意思,而且要善于分析判断、归纳综合,掌握文章思路,才能获得真正的理解。大学英语两个级别的考试的阅读理解部分全面考核多层次的阅读技能。阅读训练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多种技能的综合训练,在阅读教与学的过程中,不但要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还要重视不同层次上的阅读技能的训练,真正做到能用英语交流信息。

4. 知识面窄 在阅读过程中,仅具备一定的词汇量及阅读技巧是不够的,学生的知识面和西方的文化背景亦是影响阅读理解的一个重要因素。阅读材料取材广泛,形式多样,涉及面大,因此必要的背景与文化知识对阅读理解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如果忽视英语的知识性和文化性,就会阻滞学生阅读理解与阅读能力的提高。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结晶,因此它必然会烙上民族政治、历史、文化、习俗的印痕。阅读理解要做到理解透彻就必须有足够的英语国情知识,这样才能增强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的能力。在教学方面要认识到,英语教学不仅仅是语言教学,而且应该包括文化教学,使学生通过课堂学到与东方文化不同的一种西方文化,感受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认识到文化的差异也会影响理解,虽然语言准确无误。缺乏背景知识,对英国的文化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就会无法理解或完全误解一些典故和熟语,造成文化休克,最终影响阅读理解。

5. 速度慢 除了词汇量不够、知识面窄、阅读技能掌握不好等因素外,许多学生感到阅读速度是一个大问题。在统考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因阅读速度太慢而不能按时完成阅读理解部分的试题。在参加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后他们普遍反应时间不够用,尤其是阅读理解部分。他们认为阅读部分量大,所耗时间多,虽然竭力加速,往往还占用了其他测试部分的答题时间,但还是了影响了理解与答题,甚至发生做不完试题而不能按时交卷的现象。对于这个问题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是由于阅读能力差(如词汇量小、语感差、阅读技巧欠缺、知识面窄等)以及不良的阅读习惯而导致了阅读速度慢。这时,学生想提速也提不起来,处于“身不由己”状态。关于这一点上文已有详述。第二是由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阅读部分的高要求与学生阅读能力的低水平所产生的矛盾导致了阅读速度慢。对于阅读速度,《大纲》规定一般性题材的文章四级与六级要求阅读速度要达到每分钟70词。在阅读篇幅较长、难度略低、生词不超过总词数3%时,四级与六级的阅读速度分别要达到每分钟100和120词。这样的阅读速度意味着每小时要读约12页英文材料,要求确实不低。这样的要求也体现在了统考之中。阅读部分由四篇短文构成,附有20个选项。四级考试每篇阅读材料平均约1,200词,六级约1,400词,做题总时间35分钟。除了答题必用时间15分钟,实际阅读时间只有20分钟,加上审题及思考所耗时间,阅读时间所剩无几。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学生要读完四篇文章除了前文所述因素外只有速度是一个根本保证。学生速读能力差,速度无保证,结果在规定的时间内完不成阅读任务而影响了阅读部分得分,甚至导致考试的全面失利。解决这个难题的唯一办法只能是不断进行速读练习,以增强自己的实力,别无他法。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阅读能力”是关键中的关键。此外,以上五个方面的障碍互相渗透,互相交融地影响学生的阅读理解。在实际的教学与学生的语言实践中无必要将它们分解得太细,因为它们综合地及同步地发生作用。实质性地提高了阅读能力,实际就是在这几方面有了提高。克服了这些障碍,实际上等于获取了较强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工作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2]杨慧中.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效度研究》.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刘蔚铭,男,西北政法学院外国语学院教授,教学主任,国际法律语言学家协会会员(IAFL)。研究方向为法律语言学,语言学,英语教学法。刘淑颖,女,西北政法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法,听力教学,英语修辞。

【作者电子网址】http://www.flrchina.com

本文刊《语言与交际研究》,中国大地出版社,2002年10月。


Back to: 法律语言学研究未名文斋